我实验室师生参加“2025第九届全国磁性材料与器件大会”
时间:2025-04-17 点击率:10 次
2025年4月11日,2025第九届全国磁性材料与器件大会在南京召开,我实验室师生应邀参加。“全国磁性材料与器件大会” 作为磁性材料与器件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新成果发布渠道,以 “加强交流、合作创新” 为宗旨,有力推动了我国磁性材料与器件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此次会议吸引了国内外磁性材料与器件以及应用领域的众多学者、科研人员、企业家和投资界人士参与,也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
我实验室博士生吴幸洁对实验室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汇报,引发热烈反响。吴幸洁同学介绍,随着细胞治疗、生殖医学、组织器官移植等前沿领域的蓬勃发展,对活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低温保存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目前常用的深低温保存技术,如慢速冷冻策略和玻璃化保存方法,存在冰晶损伤、溶液损伤、毒性损伤等难以忽视的问题,并且大量使用低温保护剂也带来诸多挑战。
为攻克这些难题,我实验室从自然界获取灵感。像木蛙、阿拉斯加红扁皮甲虫幼虫等生物的耐冻、抗冻现象,为研究指明了方向。基于此,实验室探索出磁热复温这一创新复温方式,该方式借助肿瘤磁感应治疗原理,利用“纳米颗粒 + 电磁场调控” 实现空间均匀降复温。经理论分析与大量实验验证,磁热复温在升温速度和均匀性上远超传统水浴复温方式。
实际应用成果方面,我实验室成果丰硕。在干细胞保存领域,磁热复温技术不仅提高了 MSC 的低温保存效率,降低了低温保护剂浓度,还显著提升了细胞存活率和体外诱导定向分化能力,成功实现细胞构建物在低浓度低温保护剂下的稳定保存。对于小鼠卵细胞和卵泡,实验室研发的磁热 - 光热协同复温技术,突破了低浓度渗透性低温保护剂下的低温保存难题,有效提高了样本存活率、线粒体膜电位等关键指标,保障了体外发育与生育实验的顺利进行,大幅减少基因表达变化。在小鼠全卵巢保存研究中,静磁场辅助复温技术展现出独特优势,不仅改善了冷冻保存卵巢组织的微观结构,维持胶原纤维含量,还提高了颗粒细胞的 ATP 表达水平,降低 ROS 积累,促进血管生成,显著提升全卵巢冷冻保存及其移植效果,为女性生育力保存开辟了新路径。
展望未来,我实验室计划深入探索多种物理场协同作用,如声、光、电、磁、热、质、力等,实现更为高效的协同低温保存。同时,还将加大对仿生结构、纳米胶囊等新型材料和技术的研发力度,持续推动低温保存领域的技术革新。